作者:張殿文

 

全球最大手機公司諾基亞今年又開發出一支要價31萬美元手機Vertu,等於是1000萬台幣,和一支3000塊台幣的機時通話品質一樣,但是身價差了3000倍。義大利的Bugatti車廠也開發出可以跑到400公里的Veyron,一部叫價140萬美元,相當於4800萬台幣,身價是豐田可樂娜的100倍。 

過去5年,全球的私人飛機更成長了40%,而且其中3成的買家,還打算在兩年內更換更好的機種,這些有錢人所想的,顯然和每天使用大眾運輸系統的另一群人不一樣,而且想法可能愈來愈兩極,這個地球真的愈來愈「M」了。 
M型社會將改變投資方向 所謂「M」是指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所提出的「M型社會」的概念,像是M字母中斜下去的部份,代表中產階級的流失,反而往兩邊移動,變成左右兩極端有錢或貧窮的頂點,「80%的中產階級將淪落社會底層而不自知!」這是趨勢大師大前研一的警語。 

80%的中產階級會加入中下階級,使得未來貧富差距將更快速的拉大,也代表剩下20%的人,會在財富重新分配的過程之中,比以往更迅速的累積財富。 過去25年,美國年平均所得成長低於 1%,但是最富裕的1%的人口財富,卻增加了20%。 


最近兩年,台灣也出現愈來愈多M型社會現象。經濟學者朱雲漢就指出,不管是移民大陸、還是經不起全球競爭,外界估算,台灣最有消費力的75萬中產階級流失了,這些每年200萬台幣以上收入的台灣中產階級,讓台灣每年至少流失了1500億台幣! 


懂投資,才能搶先成為20%

中產階級的流失,造成了貧富差距愈來這愈大,一時之間「貧富不均」好像是最大禍首,「貧富不均像是一個梯子,只有少數人能爬得上去,但問題是,沒有了梯子,連一個人都不能爬得上去!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(MIT)副教授克里斯汀就指出,如何解決貧富不均一時間沒有答案。 

而避免成為向下沉淪的80%才是個人的求生之道,但是又要如何成為這20%? 在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的情況之下,似乎已經不可能靠努力工作、苦幹實幹來追上富人的收入了,大前研一就指出,未來20%的人能脫穎而出,絕不是比別人努力好幾倍,而是比其他80%的人更懂得投資!

但是要投資,就必需重新觀察這個社會的喜好,因為M型社會將改變消費者的購買行為,20%的人就是搶先一步找到還沒有被競爭的市場,快一步加碼投資。

「愈是低收入中下階層的人,他們追求奢華的傾向就更明顯!」法國基金經理人約瑟夫就指出,現在許多人明明所得下降了,但是消費品味卻比過去都要來得高,從食衣住行都講究個性化,連小小的數位音樂MP3播放器,都寧願捨棄便宜輕巧的產品,而去買價格貴上3倍的iPod,他們追求的是一種「迷你奢華」(Mini Luxury)。

如果是要攻下層階級客戶的市場,就要了解,這個M型左邊的人數也愈來愈多,他們也寧願多花一點錢,追求更高品質的商品,只要滿足這種奢華感,就能帶來財富。 像過去投資西班牙服裝品牌「ZARA」的歐洲精品基金,一年創造出了421%的成長。

這個西班牙的服裝品牌ZARA有最好的設計,滿足高品味,讓人感覺好像中上階層,但是在售價上卻是一般名牌的1/5,滿足了中小階層的消費,也讓ZARA一年可以賣出4萬件衣服、每1.5天就在世界各地開一個分店。 日本的「優衣庫」(Uniqolo),也是這樣的例子。

這個被稱做「日本佐丹努」的品牌,他用中國製造、日本設計,來滿足一般上班族的需求,一年可以大賺進3000億日圓,相當於700億台幣,等於是去年一年鴻海精密所賺的錢! 

鎖定M型兩端市場

從企業的角度來看M型社會,未來只有兩種大塊市場的客戶:一種是M右上角的上層客戶市場;一種人數更多、力量更大的中低階層客戶,在M左上角的市場,拜網路及全球化之賜,他們也變得更挑剔,但是更會享受。

如果是攻上層階級的客戶,就要了解,他們越來越有錢、也越來越奢華,要能完全抓住他們的心,就要有能力走絕對奢華的路線。

這也是為什麼豪宅市場如帝寶等屢創新高,事實上「有錢人」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樣:一個夠分量的豪宅要五個停車位、因為有錢人數雖然少,但是有錢人會有更多的豪宅、更多的LV包包,而且不會只有一輛名車。

但是在M型市場的另一端,正好相反的房地產市場是「價格下等階級,感覺卻是中上階級」,在台灣,精品套房就是典型這樣的商品。

房仲業者彭培業就指出,在日本,有一群叫做「憧憬自由之丘」的次世代消費者習慣,以住進高級住宅區「自由之丘」為目標,房子大小是其次,就像過去買房子的習慣,是依序考慮價格、空間、質感,我有多少錢、買什麼樣的房子,但現在的人是質感、價格和空間,也帶動了台灣小坪數的精品套房市場。

像一邊是豪宅天價超乎想像、一邊是小套房貴得不像話,在這樣的情況之下,投資人也必需改變自己的投資規劃。

事實不只是台灣,在資本主義的代表國家美國,在30年前,占總人口數0.1%的富豪,擁有全國2%的所得,但是20年後增加了3倍,占到全美國6%,而經過了千禧年時,0.1的人口,占有美國10%的財富,如果投資人還停留在「中產階級」的意識之上,對於極端奢華、或是極端平價的平民化的商機不熟悉,很可能就失去第一波的投資機會。

「中國人其實最會賺M型市場的鈔票!」橙果執行長蔣友柏就指出,中國五千年歷史大部份時間就是一個極端封建和極端庶民的市場,只要能在全球化時代調整方向,自然會找到自己投資的準則。

面對M型社會許多人焦慮不安,事實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(MIT)副教授克里斯汀就指出,適當的「貧富不均」是對經濟成之有幫助的,反而是刻意消弭差距,不但無法成為「均」,反而造成均貧,貧富差距的擴大,未嘗沒有正面的意義,因為是剌激下一波經濟成長的動力,貧富差距愈大,經濟的成長力道,可能會更大。

「讓富人變窮,並不能保証讓窮人致富。」這是柴契爾夫人的名言,如果只是仇富的操作,富裕階層可能會移民國外,也把他們的雄心和野心一起帶走,但如果把M型社會視做機會、反而是下一波提升財富的大好機會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tina69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